無標題文檔

首頁>監督工作>視察調研

關於提高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提升我區公共衛生水平的調研報告

作者:區人大   發布時間:2021-10-11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遭遇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這場抗疫鬥爭是對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的一次集中檢驗,要抓緊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加快完善各方麵體製機製,著力提高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區人大常委會自覺把黨委工作的中心作為人大工作的重心,監督和支持政府織密築牢常態化疫情防控網,號召區人大代表帶頭提高政治站位、帶頭落實防控措施、帶頭引導輿論宣傳作用,為打好打贏疫情防控硬仗貢獻人大力量。近期,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陸小榮帶領專題調研組深入區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進一步提高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和提升公共衛生水平進行調研,提出了工作建議。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區疫情防控工作主要做法和成效

2020年疫情發生以來,區委區政府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疫情防控和公共衛生體係建設重要講話精神,嚴格按照國家工作組、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組織全區各級各類單位,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力量,全力以赴開展抗擊疫情工作。我區在全市率先出台“1+N”工作方案,第一時間構築防、控、治一體化疫情防控體係,迅速實現本土病例零新增,確保患者零死亡。組織200多家企事業單位緊急攻關,AI輔助診斷係統在全國推廣,核酸檢測試劑盒供應量超全國4成、檢測能力占全省90%,防疫物資出口61個國家和地區,國務院聯防聯控醫療物資保障組2次發來感謝信,生動演繹科技戰疫的廣東密碼、黃埔現象。今年我市本次疫情爆發後,我區無本土病例發生,經受住了疫情考驗。

一是構建了公共衛生應急保障體係。推進組建區、街(鎮)、村(居)三級公共衛生委員會,形成以區疾控中心為網頂,以區屬各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骨幹,以區衛生監督所、婦幼保健所為輔助,以衛生站為補充的傳染病預防和救治體係,理順了重大疫情防控的體製機製。

二是組建了分級分類應急隊伍。統籌全區公共衛生人員資源,全區組建129人的流調隊伍和1805人的核酸應急采樣隊伍,以購買服務形式成立2支專門消毒隊伍(39人),提升了應急醫療資源儲備能力。建立聯合作戰機製,由區委政法委統籌協調三人小組總體工作,第一時間部署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

三是建立了重大疫情救治體係。指定廣州開發區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東院為新冠肺炎區級定點收治醫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院為區隔離醫學觀察人員罹患其他疾病定點收治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嶺南醫院為後備定點收治醫院,全區設隔離留觀病房50間,實現全區發熱門診全覆蓋。為區屬醫院配備負壓救護車1輛、為公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備監護型救護車10輛,提升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救治能力。

四是加強了傳染病檢測能力區疾控中心核酸檢測提升至1200人份,居全市區級疾控中心之首。廣州開發區醫院建立了臨床基因擴增檢驗實驗室。加強與區內醫療檢測企業合作協作,全區具備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資質的醫療機構23,為疫情防控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

五是展現了黃埔鐵軍擔當。我區疫苗接種工作完成率為全市第二名。今年6月份全區開展三輪全員核酸大篩查,其中68日第二輪全員核酸篩查僅用時10小時即完成檢測159萬人,展現了黃埔速度。我區火線派出醫護人員1274人支援荔灣、海珠、南沙、從化四區,彰顯了黃埔鐵軍風采。

二、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一年多的抗疫實踐表明,我區公共衛生服務體係、醫療服務體係、醫療保障體係以及重大疫情防控與應急管理體係,總體上是有效的,經受住了疫情考驗。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正視疫情防控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和不足。

一是區級層麵可調配的醫療資源捉襟見肘。由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防控工作遵循屬地管理責任製,區屬醫院是疫情防控中當之無愧的主力軍。作為行政區域總麵積484.17平方公裏、常住人口數126.44萬的城區,我區可以直接調配的區屬醫院僅有3家,即廣州開發區醫院、黃埔區中醫醫院、蘿崗紅會醫院,醫務人員1400多人,可調配的醫療資源明顯不足,3家區屬醫院均遠離科學城核心區域,在承擔政府指令性工作及公共衛生服務托底保障任務時,實現快速反應和全員覆蓋有較大難度。雖然近年來我區陸續引進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知識城南方醫院、廣醫附屬婦兒醫院等一批高端醫療資源,但這些駐區醫院與我區並不存在行政隸屬關係,當我區出現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時,駐區醫院不承擔法定義務和職責。如果需要駐區醫院進行力量支援,我們需要與其主管部門(省、市層麵)進行溝通協調,難以做到第一時間快速反應。

二是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建設亟需加強。人才是築牢公共衛生安全體係的重要著力點。從疫情防控實踐來看,我區公共衛生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的量和質均明顯不足。根據國家對疾控中心機構編製標準指導意見按常住人口每萬人1.75名公衛技術人員的標準,我區至少需要配備公衛技術人員221名(按照2020年我區常住人口126.44萬人計算)。我區疾控中心現有編製66名,據區編辦初步反饋意見計劃增編20名,人員缺口較大,無法滿足全區流行病學調查、密接人員甄別判定、隔離酒店醫學觀察人員健康管理等大量疫情防控與應急處置工作。受薪酬待遇、發展平台、職業前景等因素製約,區級醫療衛生機構和公共衛生機構,對衛生人才吸引力不夠,不能滿足我區在疫情常態化條件下對公共衛生和醫療衛生高層次複合型人才的需求

三是對區屬醫院及民營醫院的補償機製有待落實。在疫情防控中,區屬醫院增派大量醫務人員投入隔離病房、隔離酒店、疫苗接種、核酸檢測等工作,由於人手緊缺,隻能采取壓縮部分病床、調整門診服務等措施,造成醫療收入下降。區財政補貼主要用於防疫設備購置、醫院設施建設以及部分直接接觸新冠肺炎患者醫務人員專項防疫補貼,但對區屬醫院財政經常性補助不夠,醫院運營較為困難。此外,我區民營醫療機構在重點人員排查、隔離酒店派駐、核酸大篩查、疫苗接種等工作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如紅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完成核酸檢測超過15萬,派出2名醫務人員馳援荔灣。但是對於民營醫療機構抗疫醫務人員工作補貼和醫用防護耗材費用,區財政補償標準不高、補償力度不足,不利於調動民營醫療機構參與抗疫的積極性。

四是應急救治能力不能滿足形勢發展需要。根據國家健全完善城市傳染病救治網絡工作要求,人口100-500萬的城市原則上設置傳染病醫院病床100-600張。我現有二級以上醫院16家,開設染病房共73間(含負壓病房7間),其中區屬醫院中僅有廣州開發區醫院開設標準傳染病隔離單人病房13間、重症監護病床編製12張,差距較大。同時,根據《廣東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揮辦醫療救治組關於加強傳染病疫情救治和急救轉運能力建設的通知》,按照負壓救護車比例不低於救護車40%的標準計算,我區需要配備17台負壓救護車,但目前全區隻520202月至20216月期間,廣州開發區醫院收治符合疑似和留觀人員達到525人次,完成轉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密切接觸者等任務2366次,傳染病房和負壓救護車都在超負荷運轉,麵臨極大的壓力和風險。目前,全市僅我區未建設開設住院服務的二級婦幼保健院,我區無婦幼定點救治、分流、隔離醫療機構,難以為特殊人群提供急需的醫療健康服務。

五是應急狀態下三人小組組成力量不足。三人小組是我市社區農村探索總結出來的一項很有效的工作機製,是由公安派出所、街道社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各派1人組成入戶走訪小分隊。三人小組是疫情防控最前端的基層防疫隊伍,而醫療衛生人員是三人小組最核心的成員,如缺位就無法按要求開展工作。目前,我區每萬常住人口現有6.5名衛生技術人員沒有達到每萬常住人口應配備8名衛生技術人員的基層醫療機構編製標準,更遠遠不及上海(18-20)、杭州(16)等城市的配備水平本次疫情發生後,荔灣區鶴園小區居家隔離3386人、配備社區三人小組49個,如應急狀態下按此標準配備三人小組力量,我區基層醫務和衛生人員缺口更大。

三、提高我區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對策建議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o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了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的重大任務,這是我們黨深刻總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經驗教訓,立足國情、放眼長遠作出的重大決策。區委常委會、廣州開發區黨工委(擴大)會議強調,要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厭戰情緒、僥幸心理、鬆勁心態,把問題清單變成履職清單”“任務清單”“責任清單,堅決打好打贏疫情防控這場硬仗。

在這次疫情防控大考中,我們取得了階段性重大勝利,但在戰疫過程中,暴露出短板和不足。調研組同誌進行了分析探討,大家認為,必須要堅持長短結合、標本兼治的原則,既要立足當前,科學、精準施策,確保打贏疫情防控的總體戰、阻擊戰;更要著眼長遠和根本,增強戰略謀劃,創新完善體製機製,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全麵提升我區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綜合各方麵意見,提出以下工作建議:

一是健全應急響應機製。依托全區各級公共衛生委員會,構建政府主導、指揮統一、權責匹配、權威高效的區域公共衛生應急指揮體係。全麵落實屬地、部門、單位、個人四方責任,完善區街道社區三級防控網絡。夯實基層工作基礎,增強基層公共衛生資源配置,優化三人小組工作機製,實行平戰銜接的工作機製,充實基層社區治理力量,打造統一高效、齊抓共管、群防共治的疫情防控工作格局。

二是強化醫療救治體係建設。政府主導、公益性主導、公立醫院主導的救治體係是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保護人民安全和健康的重要基礎。要健全傳染病診療和救治網絡,按照平急結合、分層分類、高效協作原則,以優化區屬醫療衛生資源布局為重點,高質量統籌推進黃埔區人民醫院(廣州開發區醫院)新院區、區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重大疫情區域救治中心和定點救治醫院一體化建設。依托區域內高水平醫院,建設重大疫情救治基地。要完善黃埔區人民醫院(廣州開發區醫院)傳染病防治設施標準,加強感染、急診、重症、呼吸、麻醉、檢驗等重大疫情救治相關專科建設。加快推進黃埔區中醫醫院改擴建工作,發揮中醫藥在重大疫情救治中的獨特作用,完善中西醫結合應急救治機製。積極推進區屬二級婦幼保健院建設,提升對特殊群體的救治能力。

三是強化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建設。人才引進和招聘應解決兩個痛點:其一是高層次的學科帶頭人如何引進問題,其二是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專業技術人員嚴重缺乏問題。要製定引進公共衛生和醫療衛生高層次人才、優秀醫學團隊獎勵措施,使之引得進、留得住、用得上。對於急需的傳染、呼吸、重症監護、公共衛生、預防醫學等緊缺專業,開辟引才綠色通道,優化招聘程序,加大引進和培育力度。持續加強全科醫生培訓,引導專業人才向基層流動。建立突發重大疫情政府購買服務機製,最大程度充實和固化疫情防控專業人才隊伍。

四是加大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保障。區屬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醫療衛生機構為抗擊疫情投入人力、物力、財力等情況進行分析研判,合理測算疫情防控期間減收增支中的政策性虧損補貼部分,由區財政及時給予必要的補償補助。公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公益一類財政保障,公益二類績效管理,民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采用購買服務的方式加大保障力度。加大區政府財政投入,完善呼吸機、監護儀、負壓救護車等醫療設施的配置。盤活用足現有編製資源,現有編製不足的,可采取雇員製醫務人員予以補足。積極推進區疾控中心等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績效工資改革試點,逐步建立保障與激勵相結合的運行新機製。

五是強化科技支撐體係建設。建設分子生物學檢測、基因測序實驗室,建設全國一流的區級疾控中心。創新醫防協同機製,強化我區各級醫療機構疾病監測預警體係,建立智慧化預警多點觸發機製和全覆蓋區域公共衛生信息網絡,提高疫情信息監測和報告的時效性、準確性。綜合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數字技術,在病毒溯源、密切接觸者追蹤、防控救治、資源調配等方麵更好發揮支撐作用,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降低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造成的危害。發揮我區生物基因檢測和生物醫藥產業優勢,推動建立醫企檢測聯動機製,有效提升突發重大疫情快檢能力。


無標題文檔